农业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,要求加强粮食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,切实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,确保颗粒归仓。
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,联合收割机以其省时省力、节本高效的特点,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认可。2014年全国小麦、水稻、玉米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4%、81%、56%以上。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当前粮食收获的主要方式,但是由于收割期选择不恰当、机收操作技能不熟练、机具调试不到位等原因,导致个别地区出现机收损失率偏高的现象,影响了粮食的丰产丰收。切实减少机械化收获环节中的粮食抛洒损失,确保颗粒归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。
为此,农业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强化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教育培训,提高职业素养,加强联合收割机的作业质量监督,不断提高机手执行标准的自觉性。
农业部要求各地要加强技术指导和生产调度。机收作业前,要组织农机技术力量下乡进行巡回指导,帮助机手正确调试检修机具,保证机具状态完好。要组织发布和及时更新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农作物的机收作业市场信息,促进供需双方有效衔接,引导联合收割机有序流动。机收作业期间,要根据天气状况、成熟度等因素,加强机具调度,合理安排作业任务,避免出现收割机供需矛盾紧张现象。农业部将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小麦、水稻、玉米等作物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指导意见,并在收获期前发布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,加强宣传和普及应用,引导农户和机手选择合适机具、适宜割期、留茬高度和收割速度等,切实提高粮食收获作业质量。
农业部要求,各地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,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、安全可靠、节能环保、服务到位的收获机械。积极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,加快淘汰老旧收获机械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机构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,严格相关鉴定程序和检测环节,促进农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。鼓励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联合研发新型收获机械,促进产品升级换代。认真受理和处理联合收割机等农机质量投诉,维护农户合法权益。开展质量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,净化农机市场。
农业部提出,一些地方缺乏粮食烘干设备,是造成农作物过熟收割、损失加大的重要原因。各地要优先满足农民购买粮食烘干机械的需求,引导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烘干设施,改善粮食收获后晾晒和烘干条件,解决农户无法在最佳时期收割的问题。要结合农产品加工设施补助政策等措施,积极开展粮食产地烘干设施建设试点示范,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烘储技术,努力减少粮食收获后的霉变损失。(摘自:中国农机化导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