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玉米收获机仍处于发展机遇期 |
2021-8-11 |
|
|
|
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信息,2021/22年度,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42670千公顷(6.40亿亩),较上年度增加1406千公顷(2109万亩),增长3.4%。另据,今年春播期间大部分产区土壤墒情好于上年,再加上品种改良、技术进步等因素,预计玉米单产将达到每公顷6370公斤(每亩425公斤),较上年度增长0.8%,玉米总产量2.72亿吨,比上年度增长4.3%。这也昭示着2016年—2020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缩减调整告一段落,新的种植结构调整周期正在开启。
尽管种植面积有所调整,但是玉米具有种植区域广泛、气候适应性强、田间管理相对省事、用途多样、价格保值坚挺等特点,种植面积始终居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首,在我国农业产业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地位。然而,与种植面积第一不相同步的是,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起步比较晚,机械化程度偏低,不少区域仍然存在人工收割的现象,据统计,国内玉米机收率也就在80%上下,非机收面积估计超过1.2亿亩,玉米收获机械刚性需求尚存较大空间。
年度销量持续增长可期
相对于其他农作物,玉米不仅具有株高较高、秸秆质地坚硬、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较高,而且农艺千差万别、种植地块大小不一、种植行距多种多样等特点,玉米机收难度相对较大,对作业机械的适应性、可靠性以及剥皮、脱粒效果等均是较大考验。 资料显示,第一次世界大战前,国外先后出现了畜力牵引和拖拉机牵引并驱动的玉米摘穗机;1928年出现了玉米摘穗剥苞叶机;1930年出现了在谷物联合收获机上配装的玉米摘穗台。50年代,美国在玉米摘穗机上加装脱粒装置,成为玉米摘穗脱粒机,7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。目前,国外玉米收获机生产技术已经完全成熟,美国、德国、乌克兰、俄罗斯等国家,玉米收获(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)已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,由于其种植方式多为一年一季种植,收获时玉米籽粒的含水率很低,多数国家均采用玉米摘穗并直接脱粒的收获方式。 我国1962年研制成功玉米剥苞叶机;1973年研制并生产了玉米摘穗机和玉米摘穗剥苞叶机;90年代,才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玉米收获机的基础研究和资源积累。2004年,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开始实施,在补贴政策拉动下,国内农机研发制造企业相继进入玉米收获机领域,产业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通道。
如果对玉米收获机市场进行阶段划分,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。 伴随着产品与市场积累完成,2012年,在补贴政策拉动、刚性需求、两行与三行小型机产品成熟度提升等有利因素促使下,该年玉米机市场爆发式增长,正式开启了玉米机产品性能和品质成熟升级的跨越之门,市场销量连年增长,2014年市场销量更是接近8万台,达到了近10年来年度销量的顶峰。 自2015年开始,伴随着国家粮食种植结构调整、供给侧改革、补贴政策微调等一系列政策实施,国内玉米收获机市场进入了连续下滑通道,持续下滑一度令行业内制造企业举步维艰,2017年整体市场销量跌入近7年以来的市场谷底,自2018年开始,恢复增长态势,但增幅趋稳,市场进入稳步发展的成熟阶段。
市场细分竞争加剧
按照销售规律,玉米收获机市场销售主要集中7月、8月、9月三个月份,这三个月出货量占全年比重6成,所以,玉米收获机销售是农机市场下半年销售的重头戏。
据不完全统计,目前,我国从事玉米收获机制造的企业超过80家,相对于顶峰时的145家,减少了不少。经过了多年发展,我国玉米收获机产品整体成熟度大幅提升,短板产品国产化逐步实现突破,供需矛盾不断缓解,尤其中、小型产品,作业可靠性与适应性都有了本质性跃升,如今,国内制造覆盖玉米收获的所有产品类型,近几年,在大型化、籽粒机型、茎秆兼收等机型上不断突破,正在有效满足用户多样化产品需求。 与产业分布相匹配,玉米收获机的主销区域集中在玉米主产区,即黑吉辽、内蒙古和黄淮海区域,同时,随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深化推进,两湖、广西等地区的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,机收需求也快速上升。从区域占比看,黄淮海区域一直是玉米收获机的主流市场,在销量排名前几的区域,黄淮海区域占据包括鲁、冀、豫、晋、皖在内的5大区域市场,吉、黑、辽、蒙、新作为玉米机械化普及较早和推进较快的区域,机收率较高。而多年来,东北地区的主销产品为约翰迪尔、凯斯、爱科、克拉斯等外资品牌大型机,国产品牌高端机型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。最近几年,国家对丘陵山区机械化提升出台了专项政策,两湖、广西等地的玉米种植面积与机械化程度得以迅速提升。从全国范围看,山东、黑龙江市场玉米收获机饱和迹象明显,率先进入存量竞争。 从销售机型比重构成看,2020年,4行机占据了6成多的比重,3行及3行以下机型占据了近3成比重,且高端化、大型化趋势明显。整体看来,黄淮海等区域主销产品以中型为主,东北、内蒙等规模作业区域大型化趋势明显,与此同时,丘陵山区对小型机型需求在逐步上升,玉米收获机市场显现出细分的运行特征。不仅如此,适合畜牧业饲料所需的茎秆兼收机型销量大涨,籽粒直收机械也呈现出向上势头,备受关注。 从制造企业及资源体系构成上看,小中型企业依然占据主流,且绝大多数品牌集中在玉米收获机的中、小机型上,产品同质化特征明显,势必导致诸多区域的市场份额争夺陷入白热化。归根结底,玉米收获机市场竞争始终是围绕产品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展开的,伴随着市场进步与细分程度深入,玉米收获机市场竞争也将愈加激烈。 不难判断,今年玉米收获机市场激烈竞争程度依然不减,对所有企业而言,如何在市场竞争体系中,找准自身优势定位,建立专属优势产品、优势区域、优势客户与优势品牌影响力,至关重要。
籽粒直收机型迎来最大机遇期
今年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、财政部办公厅印发的《2021—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》中明确指出,“在补贴标准方面着力做到‘有升有降’,提升部分重点补贴机具补贴额,测算比例从30%提高到35%,包括水稻插(抛)秧机、重型免耕播种机、玉米籽粒收获机等粮食生产薄弱环节所需机具,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新机具以及智能、复式、高端产品。”从国家政策层面助力玉米籽粒收获进程。
调查显示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,玉米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在25%—35%,甚至更高,收获时不适合直接脱粒,所以一般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,第一段,收获,即机械摘穗后直接收集带苞皮或剥皮的玉米果穗和秸秆处理;第二段,脱粒,将玉米果穗在地里或场上晾晒风干后脱粒。而美国、德国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国家,玉米收获(包括籽粒和秸秆青贮)已实现了全部机械化作业。所以,我国玉米籽粒直收机型的推广,必须伴随着玉米品种改良同步进行才能实现的。 从玉米机收难度来看,籽粒直收比摘穗收获更难,但收获效率也更高,在籽粒直收技术成熟的情况下,作业损失也会更少,但籽粒直收机不适合收获含水量高的玉米。以目前我国玉米种植现状看,玉米籽粒直收比较符合一年一熟的北方春播玉米区、西北灌溉玉米区的作业需求,这些区域的玉米成熟时含水量相对较低且种植连片,能够有效发挥籽粒直收机型作业优势。如果要实现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籽粒直收,就必须完成种植品种的选种及培育工作,让成熟期玉米含水量降下来,以达到适宜籽粒直收标准。令人欣喜的是,目前,我国玉米品种培育工作成效显著,全面实现籽粒直收的基础条件正在日趋成熟。
从玉米籽粒直收机型供给情况看,国内适用的成熟产品还是以约翰迪尔John Deere、凯斯Case、道依茨法尔Deutz-Fahr等最具领先优势,不仅整体作业效果好,而且效率高、可靠性强、智能化程度高,缺点就是价格昂贵、维修服务效果较差。近年来,中联、雷沃等国内农机头部企业加大了对籽粒机的研发与攻关,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,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,逐步赢得了不少用户的认可,毋庸置疑,籽粒直收机是玉米收获机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,国内企业必须加快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的步伐,才能有效占据市场。
今后乃至几年内,玉米收获机市场仍深具潜力可挖,佐证因素有五:一是,在很长的一定阶段内,玉米始终是国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机械化需求一直存在;二是,国家政策持续助力不减,并在籽粒直收机型和丘陵山区特需机型上力度加大;三是,畜牧产业的有效助力,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来源,有超过40%的玉米用作饲料,这为玉米价格上行提供了强大驱动力,与此同时,畜牧业催生茎穗兼收玉米收获机等产品升级,正成为新的销量增长点;五是,存量更新,2014、2015年进入市场的10万余台玉米收获机不管是收获效率、可靠性还是先进性等指标已经相对不足,正在逐步被用户淘汰,市场存量更新已经成为了是市场增长的主力。
|
|
|
|
上一篇
下一篇
|
|
|
|
|
栏目最新内容 | NEW |
|
栏目热门信息 | HOT |
|
|
|
|